首页 > 行业资讯

四大主要任务提升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添加人:admin 发布时间:2017/2/10 14:35:29 来源:能源世界-中国建筑节能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印发的《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企业信息化、行业监管与服务信息化、专项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标准的四大主要任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印发的《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企业信息化、行业监管与服务信息化、专项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标准的四大主要任务。

   任务一 企业信息化

   1. 勘察设计类企业

   ● 推进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十二五”期间,勘察设计企业运营管理系统已逐步完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应用也初步成熟,但实现集成应用的企业相对较少。利用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完善和集成勘察设计企业的运营管理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管理系统的升级换代,是大势所趋。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系统的过程中,还应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讯等新信息技术,打造决策支撑、客户服务等新应用系统,促进企业管理、生产水平同步提高。

   ● 加快BIM普及应用,实现勘察设计技术升级。勘察设计企业作为整个产业链条的龙头环节,在勘察设计各个阶段加快普及BIM应用必将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也能极大提升勘察设计的质量和效率。推广基于BIM的协同设计,应采用统一的基于BIM的协同数据格式和标准,研发建筑、结构、机电等全专业协同的BIM协同设计软件平台,建立基于云技术的BIM应用支撑平台。

   ● 强化企业知识管理,支撑智慧企业建设。勘察设计企业多年积累下来的大量项目相关信息、成果文件以及专业设计和计算过程文件,都是企业重要的资产和财富,但还没有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勘察设计企业应运用信息技术对企业所能接触到的知识资源,进行识别、获取、评价和共享,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对信息的关联进行加工,实现技术信息资源对设计人员的支持。项目信息资源对市场营销的支持,整合信息资源对运营决策的支持,可迅速提升设计效率、创新效果、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

   2. 施工类企业

   ● 加强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安全、可靠、稳定、开放的网络应用平台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施工企业项目分散的生产模式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要求更高。传统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存在投入大、重复投入多、投放产出效率低、对维护人员要求高的特点。“混合云”将是未来云计算发展主要应用模式,既充分利用原有设备的投资,又可以解决现有系统无法支撑突发业务流量和数据安的问题。在施工现场也要建立互联网基础设施,进行信息采集与分析处理,并实现项目信息与企业实时动态互通,满足各级的管理需求。

   ● 推进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换代。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年底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的目标。目前,BIM在施工企业应用正在向多元化、纵深化发展,能够提升企业综合管控能力。应用 BIM 技术,提前进行各专业设计的事先协调,从而大幅减少施工变更。通过将 BIM 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成本相关联,可以更直观、精准地反映整个建筑的施工进度过程和进行成本管理。将BIM技术的这些特性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起来,必将使企业信息化管理如虎添翼。

   ● 拓展管理信息系统新功能。建筑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建立风险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提高企业风险应对能力和防范能力。建立并完善电子商务系统,降低采购成本,规范采购行业,提高采购效率。创新施工管理手段和模式,与企业管理系统互联,数据共享,保持企业管项目和项目部管项目的一致性。

   3. 工程总承包类企业

   ● 优化工程总承包项目信息化管理,提升集成应用水平。中国建筑企业要“走出去”,就要逐步建立适应国际工程的管控体系和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提升投标报价合理性,实现费用和进度有效控制。应继续完善商务、资金、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并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构建电子商务系统,进一步控制采购成本。还应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讯等新技术,建立和完善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各阶段信息化管理的全覆盖和一条线。同时,针对PPP等项目,还要探索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 推进“互联网+”协同工作模式,实现全过程信息化。工程总承包项目面临工期长、要求高、项目规模大、涉及的参建单位和人员众多等管理难题。工程总承包企业应顺应 “互联网+”发展趋势,研究和建立及时、高效的“互联网+”环境下的项目多参与方协同工作模式和协同工作系统,实现工程项目多参与方之间的高效协同与信息共享,降低相互间的沟通成本。同时,还应研究制定工程总承包项目多参与方数字化信息交付标准,实现从设计、施工到运维阶段的全生命期信息共享,为推动数字化交付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务二 行业监管与服务信息化

   行业监管与服务信息化是建筑业信息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 建筑市场监管

   ● 深化行业诚信管理信息化。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大力推进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工作平台建设,应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企业、从业人员基本信息及诚信信息的共享模式与方法,完善行业诚信信息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企业、从业人员诚信信息和项目信息的集成化信息服务,实现对企业、从业人员的失信行为跨区域、跨部门的信息联动,建立起“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失信联防机制,推动形成企业、个人诚信自律意识,有助于良好的建筑市场生态形成。

   ● 加强电子招投标的应用。目前,我国虽然普遍采用电子招投标系统,但仅仅是工作介质发生了变化,还处在信息技术应用的较低水平。利用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不但可以应用在中标单位和非中标单位进行关联关系分析,规避串标行为,而且可以让企业通过系统查看企业历史投标数据分析,包括资格预审通过率、中标率、投标失利原因等,为企业决策和改善提供更多支撑。这将不断提高招投标交易过程管理水平,提升对招投标各方主体的服务水平。

   ● 推进信息技术在劳务实名制管理中应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要求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应用新技术建立全国建筑工人信息管理平台,形成全国大数据库,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权益。同时,将人脸识别等技术应用于对塔吊司机等工程现场重要岗位劳务人员的管理,并与工程现场劳务人员安全、职业健康等培训实现信息联动,与诚信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可以构建完善的安全事故监控体系,有利于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2. 工程建设管理监管

   ● 建立完善数字化成果交付体系。工程建设领域正在迈入数字化时代,但由于设计软件众多等问题,工程设计数字化成果的交付和使用遭遇瓶颈。数字化交付具有“便捷高效、即时审查,过程留迹、监管有据,前后延伸、改进管理,数据共享、利于分析”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施工图审查工作效率,同时也是提高勘察、设计、审图质量的有力举措。推行设计文件数字化交付,也将推动勘察设计、审图质量管理上新台阶。

   ● 加强信息技术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质量安全是建筑业的永恒主题,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质量安全监管,大大提高监管效能。应用BIM技术与工程实体进行直接关联,通过物联网、移动通讯、大数据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有助于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数据实时采集并可追溯,为查处工程建设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信息支持手段。

   ● 推进信息技术在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能耗监测和建筑垃圾管理中的应用。绿色建造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立环境与能耗分析动态监控,通过对相关计算模型进行分析,有利于促进建筑节能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建立和应用建筑垃圾综合管理系统,对城市建筑工地垃圾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将建筑垃圾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提高城市建筑垃圾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水平,在促进绿色建造的同时,为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3. 重点工程信息化

   “十三五”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将持续发展海绵城市、综合管廊、“一带一路”工程等重点项目,高水平、高质量完成这些重点工程建设离不开信息化。

   ● 海绵城市建设与管理信息化。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BIM和GIS技术建立区域模型,在大范围区域内进行降雨预测分析以及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能力仿真模拟,并应用物联网、遥感等信息技术进行监测,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进行模拟分析、合理规划与建设,对海绵城市建设、运营和管理进行全过程管理,全面提升海绵城市的运营管理水平、规划决策水平和建设维护水平。

   ● 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理信息化。推进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是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综合管廊参与方众多,协调工作极其复杂和困难。在管廊建设和运营中,迫切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信息共享、统一协调、科学部署。需要应用BIM、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讯等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分析、方案优化和建设过程管理。特别是在运维阶段,更需要应用物联网等技术进行过程监测,应用大数据等技术进行信息积累、分析和自能控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推动地方政府向城市智慧运营服务转型。

   ● “一带一路”重点工程信息化。“一带一路”是国家战略,其中的工程项目是国家的长期战略投资,项目复杂、投资量大,同时也要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建设水平,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广泛应用BIM、GIS、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通过“互联网+”强化绿色低碳化建设和重大工程的运营管理。同时,还要注意与沿线国家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使施工更符合相关要求,有利于推进“走出去”战略。

   4. 建筑产业现代化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标准化”,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将建筑产业现代化作为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目标。建筑产业现代化包括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实现绿色发展节能减排,以发展装配式建筑为重点,体现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下一阶段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主要任务。装配式建筑对传统建筑建造方式的变革,信息化是支撑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一把利器。装配式建筑在预制构件深化设计阶段,应用BIM技术建立丰富的预制构件资源库提高深化设计效率;在预制加工阶段,在预制工厂、运输和施工现场之间,应用物联网技术对预制构件的加工信息、库存信息、运输信息和现场堆放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在现场安装阶段,研发和应用基于BIM、物联网的预制装配式施工现场管理系统,突破地域、时间界限,对施工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与优化。还应建立基于BIM、物联网等技术的云服务平台,为建筑产业化提供平台支撑,畅通产业链各参与方之间在各阶段、各环节的信息渠道。

   5. 行业信息共享与服务

   ● 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要求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建筑行业信息开放、共享也是建筑业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转变职能、提供服务能力的迫切要求。围绕着工程建设全过程产生的一系列行业数据,建立行业信息共享机制及基于互联网的工程建设全过程信息服务系统,根据信息共享的范围、边界和使用方式,在数据资源目录体系的基础上为行业和公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提高行业公共信息利用水平。促进社会各方对政府数据资源深度开发和增值利用,带动企业在技术、应用、商业模式以及跨界融合的创新与实践。

   ● 建立并完善工程项目数字化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转变档案管理服务模式,推进可公开的档案信息共享的工作。工程项目数字化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满足对数字化档案的网络化、智慧化管理,满足新形势下的查阅、利用需求,提高城建档案馆的管理能力、服务水平,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应用需求,而且还可为各级政府的决策、企业的生产经营、社会公众的服务获取等需求提供多层次便捷的服务,从而有力推动工程建设发展,并产生新的效益。

   任务三 专项信息技术应用

   1. 大数据技术

   ● 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建筑业是产生大量数据的行业之一,又是数据电子化程度较低的行业。在“互联网+”时代,建筑业数据的价值和重要性将逐步体现,充分运用大数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进行战略决策。研究建立建筑业大数据应用框架,统筹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平台,将各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中产生的数据以及在运维阶段的能耗数据和设施运维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加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为各方提供更有价值的数据服务,提升行业、企业和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

   2. 云计算技术

   ● 云计算是推动信息技术能力实现按需供给、促进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充分利用的全新业态。建筑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当薄弱,云计算的成熟为建筑业信息化带来了极好的机遇。随着云计算的深入运用,政府和建筑企业可以利用云计算改造现有系统,开展工程建设管理及设施运行监控等方面应用,而且以用为主,可以降低信息化总成本,特别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问题。云平台可以忽略硬件单点故障,提升应用系统的可用性,应对海量访问。同时,采用云平台可以降低用户推广应用过程安装部署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改善用户操作体验。

   3. 物联网技术

   ●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为实现施工现场各类原始基础数据的持续采集提供了可能性。利用现场监测、无损检测或各种传感技术进行建筑安全、设备运行状态、施工环境监测、现场人员管理、进场物资管理等,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与传输,在专业软件的辅助下,完成对大型建筑施工状况的评估和预警。此外,在智慧城市、智能建筑方面需要大量采用物联网技术。在建筑业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还需要结合建筑业行业特点,研发成本低、传输性能稳定、度高的传感设备、仪器仪表、配套软件,特别要注重与信息化的集成应用。

   4. 3D打印技术

   ● 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为驱动源,通过增材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空间形态的成型技术。通过3D打印建筑技术,已经能够实现一些简单的房屋和构件的打印,但是如果要运用到复杂的建筑打印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发展,解决软件、硬件设备、材料、配筋、行业标准等诸多难题。建筑业应积极跟踪工业领域3D打印应用,并结合建筑业自身特点,研究突破。通过3D打印技术生产出建筑部品及构件,特别是针对曲线异形等复杂建筑或构件,降低施工的难度与风险。

   5. 智能化技术

   ● 智能化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了传感器技术、GPS 定位技术、网络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衍生出的更高层面的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工业化智能制造。全位置焊接机器人已应用在国内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中。手持智能终端在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检查等管理工作中初步得到应用。引入这些先进技术,利用 “工业4.0”理念和智能制造技术,能改进生产施工工艺、提升生产力。

   任务四 信息化标准

   建筑业信息化的标准规范是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也是信息系统建设推广成功的关键因素。要重视标准化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标准化助推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标准化,推动标准化与信息化互相促进融合。建筑业信息化标准还需要强化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重点加快BIM技术以及数据交换、文图档交付等基础数据和应用标准,为实现全产业链信息互通、提升信息应用价值打下基础。

   《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编制组